“脆皮年轻人”“偷感青年”“淡人”“反卷达人”……这届自带网感的年轻人,总是与各式各样的标签为伴,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
标签背后,是多元的价值观和鲜活的灵魂。可以说,读懂这届年轻人,就在一定程度上读懂了这个时代,读懂了今天的中国。
有怎样的时代,就有怎样的青年;有怎样的青年,就能创造怎样的未来。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啥不一YOUNG?
清澈的爱,也是一种能力
有人说,这届年轻人似乎天生就有爱人的能力。
在河南郑州,卖红薯的宋大叔带着19岁智障儿子,每天推着红薯摊走两个小时的路到一所大学门口摆摊。学生得知他的情况,于是通过网络和朋友圈自发为他宣传:“校门口那个大叔来了,快来买红薯!”宋大叔不会想到,一个普通的红薯摊也会排起长龙。
这是“红薯大叔”的故事。
在福建福州,胡大叔的老伴生病,每月治疗要花费1万多元,于是在一所大学门口支起一个名叫“浙江锅盔”的小摊养家。前不久,他的小摊前突然排起了百米长队。原来是大叔的经历被大学生们知晓,大家纷纷排队购买锅盔,纷纷用行动给他力量。
这是“锅盔叔叔”的故事。
像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在网络空间,这届年轻人也让这股暖流得以充分涌流。
每见善举,在一声声“先生大义”“配享太庙”“算你厉害”的留言中,年轻人用独属于自己的话语,重新演绎着国人心中一脉相承的那份侠义与善良。
对于这届年轻人,有人善意地调侃他们“清澈而愚蠢”。正是因为生活在和平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才让他们对社会充满信任和爱意,成长出一颗颗更加“清澈”的心,用来爱己及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