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 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原标题: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大家看,这是定位系统的传感器……”日前,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自动驾驶课程教室内,学生们聚精会神,沉浸在自动驾驶知识的学习中。在不远处的智能机器…

原标题: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大家看,这是定位系统的传感器……”日前,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自动驾驶课程教室内,学生们聚精会神,沉浸在自动驾驶知识的学习中。在不远处的智能机器人教室内,学生们边动手组装,边和队友交流讨论,一个个机器人在他们手中逐渐完成。

“这是面向高一学生的工程教育选修课。”该校科学教育中心主任许彦彬告诉记者,学校还开设有不同类别的工程课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项目,“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基础教育阶段,该如何做好工程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江苏无锡,一系列探索正带来新变化。

“感受工程世界的魅力”

“逐梦蓝天”课堂体验模拟飞行,“太空农场”课堂进行种子培育,“桥世界”课堂制作桥梁模型……无锡市江南中学阳光分校的工程教育课,让学生直呼有趣。

“注重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去感受工程世界的魅力。”江南中学阳光分校执行校长秦立刚介绍,该校将工程教育课程分为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特需学生三类,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选择,“我们鼓励丰富多样的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的重要支撑,但有些家长难免会问:开设工程教育课程,对考试会有帮助吗?

在秦立刚看来,工程教育课程的开展本身也是多学科融合的过程,“学校倡导项目式学习,实际上,一个个项目的实施需要用到包括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甚至在项目答辩中,还有语文知识的应用。”

“我们不断优化工程教育课程图谱,义务教育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国家课程中融入工程教育;高中阶段,融合相关学科选修内容开设工程教育课程。”无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胡正良说,近年来,当地学校加强对工程教育课程的培育,其中不乏一些有示范性的案例。

“学校借助技术学科的整合优势,基于跨学科理念设计内容,打通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壁垒,形成了工程教育的融合育人路径。”无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晴怡说。

“让学生去体验和参与”

仿生锦鲤机器鱼、仿生金龙鱼、“水下直升机”……在锡山高级中学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多样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有了更强的课程参与感。

“实验室主要用于水下机器人课程的开展,课程以水中积木机器人为教学载体。”该校教师、实验室负责人石晓燕说,通过模拟各种水下应用场景,学生可将自己的创新创意转化为实物,完成多种类型的水下实践。

“注重实践,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郝京华持相同看法,“如果学生缺乏实践经历,培养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学校在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制定中,聚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场地的建设,让学生去体验和参与。”

不只是锡山高级中学,梅村高级中学打造了航天创新体验实验室,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成立了空间工程教育实验中心,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则打造了机器人工作室、杠杆试验场等科创基地……在无锡的中小学校园内,在各类工程学习的环境和场所,工程教育的空间正不断拓展,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正不断提升。

“立足实践需求,我们通过高水平工程教育场馆建设,打造多维学习空间。”胡正良介绍,当地建设有“1+8+X”实验室,即联合高校建设1个市级工程教育中心实验室,各市(县)区教育局建设8个工程教育枢纽实验室,各校结合实际建设若干个节点实验室,“目前,初步形成了联通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的工程教育学习场景”。

“走出去,也联起来”

在采访中,“贯通培养”“协同育人”屡被提及。

“在高中阶段,将工程教育前移,对激发学生工程科技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科技职业素养,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希望,加强普通高中工程教育,构建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在江阴高级中学,一个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起来。“2023年,江阴高中工程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以‘打通、融通、贯通’为理念,实现共赢发展。”该校校长蒋志远介绍,联盟采用“1+1+N”模式,由1所核心学校――江阴高级中学领衔,1所高校――南京理工大学指导,N所联盟成员学校参与,实现区域联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而协同、贯通培养工程人才。

“走出去,也联起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军说,校内外资源的融通,让当地工程教育的实施渠道越来越宽。例如,锡山高级中学与高校签约共建了“复旦大学物理医学实验室”等;南菁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到高校开展研学体验营活动;天一中学与同济大学等共建创新实验室,探索协同开展工程教育机制。

“中小学工程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不是让学生有多少发明创造,而是要在他们心中播撒做‘未来工程师’的种子。”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表示,“相信,随着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不断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工程科技人才涌现出来。”

(记者 苏 雁 姚 昆)

(责编: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点评灵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p0.com/edu/zhongxiaoxue/987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编Tom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7198599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6702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