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来到十字路口,手机导航能精准读秒,告知用户红灯时长;仅靠一个应用小程序,即可实现医院挂号、水电煤气缴费等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通过24小时健康驿站,在家门口就能完成问诊取药……当前,数字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众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正加速融入城市生活,但这还不是智慧城市的最终形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举措,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回顾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早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时隔10年,有关部门再次发布指导意见“升级版”,将更好地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
全域数字化转型能打破边界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介绍,一方面,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还存在着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数据要素潜能尚未充分发掘、建设运营长效机制仍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这里的“全域数字化转型”,也是《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解释,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