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桩少车多,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小区老旧,物业不让安装充电桩;周围充电桩不少,但能用的没几个,不知道找谁报修……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青睐的同时,一些地方“充电难”成为不少车主的烦心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024.4万台。从这2组数据看,每2.41辆新能源车就配有一台充电设施。一边是充电桩数量够,一边是车主“充电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问题有哪些?
相信许多新能源车主遇到过充电桩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等问题。
相较于市区,乡镇充电桩数量明显不足,续航不够的新能源汽车“出不了城、下不了乡”。有些时候,城里的车找不到桩,郊区的桩却落了一层灰。其中既有供需匹配问题,也说明充电桩布局不够合理。
“导航显示有充电桩,结果好几个不能用”“有的充电桩上总是贴着‘设备故障’4个字”……一段时间以来,“僵尸桩”“烂尾桩”等充电桩故障,让充电的便利性打了不少折扣。
现在,充电桩主要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即快充桩和慢充桩。二者差别有多大?快充桩可以在30分钟至1小时充满80%的电量,慢充桩则需要6-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目前,由于快充站需要更高的设备和运营成本,大部分公共充电桩还是慢充桩。
不仅如此,一些新能源车主,在使用充电桩时,还遭遇了“价格刺客”。有的桩充电后,要收取服务费;有的桩充满电后,不拔充电接口,就不停止收取费用……价格不透明,收费不标准,明显侵害了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