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对各个行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生成型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客舱体验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端到端大规模模型安装、算力进化…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对各个行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生成型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客舱体验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端到端大规模模型安装、算力进化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为智能座舱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并重塑了竞争格局。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智能座舱→智能空间,AI能力成为关键

目前,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进步,各大主机厂纷纷组建庞大的AI开发团队,其中约九成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智能驾驶领域。

因此,智能驾驶被视为一个核心的AI问题,这是整个行业的共识。

智能座舱概念自提出以来,最初仅是功能机向车载应用的迁移过程。目前,各大主机厂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语音操控、DMS和氛围灯等功能的实现上。

这些功能并非真正的AI问题,而是基于特定场景的应用设计。

然而,随着智能座舱向智能空间进化,其本质将逐渐转变为一个AI问题。

智能空间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通过在智能座舱中融入多模态感知、认知大模型和AIGC大模型,并依托数据和算法的支持,可以显著提升整体AI能力。

因此,智能空间本质上是一个AI问题。

在智能座舱领域,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平台化已成为一个关键趋势。这意味着采用一套通用平台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各品牌产品将根据其独特的市场定位、车型和价格等因素,进行差异化的调整。

例如,根据需求调整中控屏的尺寸等,以在保持平台化快速迭代的同时,实现品牌间的差异化竞争。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插图

联发科最新智能座舱SoC发布,采用3nm/4nm制程

在英伟达GTC大会上,联发科宣布推出一系列结合AI技术的天玑汽车座舱系统单芯片(SoC),包括CX-1、CY-1、CM-1、CV-1。

这些产品均兼容英伟达DRIVE OS软件,覆盖从高端豪华(CX-1)到入门级(CV-1)的细分市场,旨在将卓越的AI座舱体验引入新一代智能汽车。

其中,CT-X1采用先进的3nm制程工艺,而CT-Y1和CT-Y0则采用4nm制程工艺。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插图1

这三款产品均支持尖端的端侧生成式AI技术。CT-X1更是支持高达1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能在车内流畅运行多种主流大语言模型(LLMs)和AI绘图功能(Stable Diffusion)。

此外,它还支持基于3D图形界面的车载语音助手、丰富的多屏互动与显示技术,以及驾驶警觉性监测等先进的AI安全和娱乐应用。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整合了Armv9架构,内置AI计算单元和端侧生成式AI轻量化技术,可在确保AI运算精度的同时,更有效地利用内存带宽和容量。

这些芯片不仅支持大语言模型,还能驱动多个屏幕,展现强大的多媒体和音频处理能力。

同时,它们还具备车外360度环视、行车记录和座舱内监测看护等功能,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AI技术方面,CT-X1在大模型领域表现出色,其支持的130亿参数AI大语言模型远超行业标准,使座舱智能化水平达到新高度。

此外,它还能在车内顺畅运行各种主流大语言模型(LLMs)和AI绘图功能,为用户提供基于车内语音助手的3D图形界面、多屏交互和显示技术,以及驾驶警戒监控等先进的AI安全和娱乐应用。

在生态开发方面,联发科提供了NeuroPilot生成式AI开发者套件,其中包括支持全球主流大语言模型的大模型中心。

全新的工具链融入了NeuroPilot Fusion和LoRA技术(低秩自适应融合),能迅速完成模型的优化和转化。

完善的工具链和文档支持使得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开发和部署端侧大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天玑汽车平台将原座舱芯片的设计周期从传统的18-24个月缩短至一年,与汽车厂商新品推出节奏保持同步。

此外还将底层SDK等资源开放给模组厂商,使Tier1能够迅速进行接口调试,从而大幅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插图2

国内智能座舱齐发,均有AI大模型身影

商汤科技在4月23日宣布推出全新升级的“日日新SenseNova 5.0”大模型。

这一模型结合多模态大模型、大语言模型、文生图模型等能力,通过商汤绝影的创新设计,构建了一系列全景感知、主动关怀且具备创造力的大模型座舱产品,以多模态场景大脑为核心。

在4月25日的北京车展上,芯驰科技发布了新一代中央处理器和区域控制器车规芯片产品家族。

新一代的X9CC配备了高性能的NPU单元,支持大模型的本地和云端混合部署。

未来,芯驰还将推出AI座舱处理器X10,该处理器将更高效地支持Transformer架构,实现大模型的纯端侧部署,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高效和个性化的AI座舱体验。

华为于4月24日举办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推出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

该品牌涵盖了乾崑智驾、乾崑车控、乾崑车云和鸿蒙座舱四大方面的十大新品。

其中,新一代鸿蒙座舱配备了千悟引擎大模型,该模型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MindSpore异思计算框架和昇腾AI基础硬件平台等技术为基础。

千悟视觉功能可实现舱内毫米级精准感知和主驾自适应调节,同时支持全舱骨骼级人体感知和多模态融合控车,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车内体感交互体验。

科大讯飞推出了全新的“飞鱼情景智能座舱系统”。该系统通过深度整合大型模型的归纳、推理、上下文理解以及复杂内容生成等核心功能,与驾驶、通讯、娱乐等多样化的车内使用场景紧密结合。

通过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融合运用,该系统为用户带来一种更自然、更自由、更智能化的车内体验。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插图3

产业前景与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其智能座舱市场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据创业邦研究中心参考ICV Tank咨询机构和伟世通数据的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39亿美元。

而中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该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亦达到了739亿元。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70%。

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座舱电子控制架构采用的是分布式电子电气(E/E)架构,即多个独立的ECU控制不同功能。

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智能座舱E/E架构正在从分布式向分域式迭代,通过域控制器调控多个系统功能,降低成本,增加联通性。未来,集中域控制器E/E架构将成为主流方案。

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关键领域,通常由不同的芯片平台承担提供算力和控制的任务。

随着智能座舱域控制向分域式、集成域控制发展,智舱和智驾两大功能域将走向融合控制,即“驾舱一体化”,通过中央计算平台实现跨域融合和算力集中。

智能汽车行业中,智能座舱的交互入口集中于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等屏幕媒介上。

为了提升交互体验,部分主机厂推出了曲面长单屏和多屏联动等交互产品形式。然而,这增加了成本压力,并导致屏幕同质化。

未来,新技术如XR、4D成像、光场屏和全息投影等有望摆脱传统液晶屏幕的束缚。

将交互入口移到车窗玻璃、三维环境和虚拟空间中,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座舱场景。

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插图4

结尾:

传统智能驾驶舱的AI架构通常包含端侧和云侧两部分。

然而,端侧仅支持参数规模在10亿以下的模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驾驶舱的性能提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智能座舱将采用端到端的大模型,其参数规模将超过70亿。

这种升级将显著提升智能座舱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

部分资料参考:AutoLab:《AI大模型上车,算力高于一切》,芯智讯:《搅局者联发科用“AI定义座舱”,能打破高通座舱垄断吗?》,雷科技:《智能座舱大洗牌,联发科抢占车芯制高点》,易高资本:《智能座舱定义电动化时代》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产业丨AI定义座舱的时代要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点评灵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p0.com/tech/zhineng/814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编Tom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7198599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6702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